大年初二,親眷人家去拜年,東家留吃飯、西家排酒筵。在這一天,出嫁的女兒必須攜帶上禮品回娘家,分給娘家的小孩,并且在娘家吃午飯。夫婿同行,所以俗稱“迎婿日”。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(xí)俗,給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創(chuàng)造了好機(jī)會,做上一桌子好菜,倒?jié)M一杯杯好酒,敘敘舊,話話家常,莫過于最溫馨的時刻了。
漲知識啦,來看看大年初二的習(xí)俗吧!
1、女婿拜年“法定日”
按照傳統(tǒng)習(xí)俗,大年初二這一天,女兒要“回娘家”、夫婿同行給岳父岳母拜年,民間稱“姑爺節(jié)”、“迎婿日”。“回娘家”又稱“歸寧”。在舊時代,“嫁出去的姑娘,潑出去的水”,民間認(rèn)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,回門會把娘家吃窮,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帶著丈夫、孩子回娘家。
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(guān)系,姑爺有“半子之勞”,俗話說“一個姑爺半個兒”。大年初二,姑爺精神抖擻,穿戴一新,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岳父岳母,正是一年一度作為“半個兒”見“親娘”的機(jī)會,以慰問“二老”。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“嬌客”。對于“嬌客”拜年,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,希望女婿平時要好好關(guān)照愛護(hù)自己的女兒。
2、送年禮,送“雙”別送“單”
初二,出嫁的女兒攜夫婿回娘家,回家時要攜帶禮品,名為帶手或伴手。然而送年禮,既有數(shù)字上的講究,也有諧音上的講究。
首先是送“雙兒”不送“單兒”,取“好事成雙”之意,圖的是個吉利。裝點心匣子或裝果籃兒,其種類要為雙數(shù),四樣、六樣或八樣。
其次,注重所送年禮的諧音,有些東西的諧音“犯忌”,不宜送人。送水果時不送梨,因為“梨”與“離”諧音,不吉利;不送鐘表,“送鐘”與“送終”諧音;給生意人送禮不送“書”,“書”與“輸”諧音。拜年時講究送酒,因為“酒”與“久”諧音,有“天長地久”之意。
3、祭財神
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,這天無論是商貿(mào)店鋪,還是普通家庭,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。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。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。老北京的大商號,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,祭品要用"五大供",即整豬、整羊、整雞、整鴨、紅色活鯉魚等,祈望今年要發(fā)大財。
4、初二去放生
大年初二放生,舊時大年初二清早,天未亮小販就會擔(dān)著兩大桶活生生的鯉魚穿街過巷,大聲呼叫:“好生鯉,大生鯉,金銀鯉……”就是可以讓街坊在吃過開年飯之后放生鯉魚,祈禱生意興旺,人口平安。
重點來了!大年初二吃什么!看過來!
面
民間諺語說了:初一餃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轉(zhuǎn),初四烙餅炒雞蛋。初五捏上小人嘴,初七人日吃壽面。所以,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,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。圖的是條條順,意喻著一年順順當(dāng)當(dāng)。
餛飩
初二早上,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,煮餛飩吃,因為餛飩長得像元寶。寓意新的一年財源廣進(jìn)。
開年飯
中國傳統(tǒng)習(xí)俗年初一為吃齋的一天,年初二便是一年新的開始,第一頓飯要有魚有肉,簡單來說就是要吃得好,吃得豪!大年初一過后,大部分家庭都會在年初二準(zhǔn)備開年,開年飯會在新的一年進(jìn)行第一次祭祀儀式,傳統(tǒng)上此日子頗受重視。中國人每逢祭祀時都離不開一頓豐富的飯菜,而開年又是新年中的大事,祈求新一年事事順利。
正月初二謂之“開年”,這一天據(jù)說要做早飯,喻新年早吃早發(fā)財,這頓飯就稱“開年飯”,菜式多樣,皆取吉祥寓意。雞是少不了的,燒肉取“紅皮赤壯”(身體健康)之意,炒飯取意“大顯身手”,豬脷(舌)取“大利”之意,還有生菜,取意“生財”,蒜喻能寫會算,蔥喻聰明,韭喻長長久久等,芹喻勤勞刻苦?,F(xiàn)在的都市人就沒那么講究了,而且又不是大家庭飽年飽節(jié)也吃不了那么多,就無必要弄得浪費(fèi)了,但雞是必不可少的!
開年雖然定于年初二,但祭祀的時間各家不同,有些家庭選擇在年初一剛過,年初二的凌晨進(jìn)行祭祀儀式及準(zhǔn)備開年飯,也有些是在年后第一天上班時公司組織一起吃,這純粹是風(fēng)俗習(xí)慣。
祝大家:紅紅火火過大年,事事如意;熱熱鬧鬧迎新春,年年有余。